国际制造业复苏放缓,中国1月PMI回落至50.1%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作者:bjmi | 发布时间: 2022-02-16 | 82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4.7%,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

       从全球制造业PMI的变化看,指数仍保持在54%以上,高于50%的荣枯线,延续此前复苏态势。然而,和2021年的平均水平56.1%相比还是下降不少。这表明全球制造业复苏动能有所减弱。

       分区域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表现好坏不一,总体来看欧扬美抑、亚洲强劲。

       欧元区1月份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8.7%,创5个月以来新高。随着供应链瓶颈进一步缓解,欧元区制造业呈现出加速扩张态势,企业报告的1月份产量和订单量出现了4个月来最大的改善。不过,欧元区各成员国的改善程度不一,德国、奥地利等国表现出色,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出现放缓。

       亚洲国家延续了此前的强劲增长态势。日本1月份PMI连续12个月扩张,涨至55.4%,创20142月份以来新高。韩国也实现了连续3个月扩张,1月份PMI提升0.9个百分点至52.8%。东盟PMI与前值持平,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对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

       再看美国1月份美国ISM制造业PMI57.6%,连续2个月环比下滑,创14个月新低。分项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下降是拖累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导致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飙升对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觑。美国也成为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下滑的主要拖累。

       一段时间以来,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短缺,成为制约主要国家制造业复苏的关键因素。疫情的持续反复,尤其是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来袭,对原本已经趋于缓解的全球供应链再次带来压力,疫情导致的停工、员工感染等也干扰了企业的生产和原材料供应。

       尽管疫情反弹带来了不利影响,但从各国的分项数据和企业的乐观程度来看,全球供应链从低谷中复苏的态势仍在持续,原材料价格压力有所缓解,企业对未来需求和供应链改善依旧抱有信心。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以及发达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走向。美国今年1月份通胀率同比增速达7.5%,连续两个月在7%以上。欧元区1月份通胀率也升至破纪录的5.1%。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已连续7周上涨,创7年多来新高,进一步加剧了各国通胀压力。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通过加息等政策抑制通胀,例如,2月3日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5%,同时开启被动缩表和出售公司债计划。美联储3月份的议息会议是否会给出加息和缩表路径前瞻指引,也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在高通胀下,货币和财政政策收紧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进而影响制造业复苏势头。

       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放慢。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6%,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6.0%,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总体来看,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虽然连续2个月出现回落,但此前出现的复苏势头仍在持续,总体趋势依旧向好。面对疫情反复和通胀等不确定因素,各国更应该加速制造业转型,通过数字化和技术升级等手段,减少外部因素对制造业产生的冲击,同时通过深化合作稳定供应链,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能。处于制造业基础地位的机床工具业,需密切关注上下游产业变化情况,适时做出有效调整。